12月31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了2024年電力創新獎獲獎名單,由公司牽頭完成的兩項創新項目—“超超臨界鍋爐用奧氏體鋼接頭早期失效防控技術及應用”與“高能管道智能運維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榮獲“電力創新獎職工成果一等獎”。
“超超臨界鍋爐用奧氏體鋼接頭早期失效防控技術及應用”項目由材料工程技術中心金屬材料研究所負責。該項目深入剖析了超超臨界鍋爐用奧氏體鋼接頭晶間腐蝕的失效機制,揭示了其晶間腐蝕的內在機理,并建立了針對不同服役階段的晶間腐蝕敏感性定量化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項目團隊提出了有效的成分控制策略以抑制晶間腐蝕敏感性,并構建了奧氏體鋼長時壽命曲線,明確了晶間腐蝕程度與壽命之間的對應關系。這一系列技術成果,不僅為超超臨界鍋爐用奧氏體鋼接頭的高溫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還顯著提升了機組服役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設備部件的失效風險,為制造廠商的生產制造工藝改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高能管道智能運維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項目由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結構強度研究所負責。該項目針對國內核能及火力發電廠普遍存在的高能管道傳統目視檢查、離線定檢模式的弊端,歷經10余年技術沉淀與攻關,研發了高能管道智能運維系統(簡稱“IOS-PIPE”),包含高能管道多維度狀態監測系統與參數模型、大數據管理系統、伺服應力分析模塊、高能管道實時狀態分析與預警、中長期劣化趨勢分析等功能板塊,構建了完善的高能管道健康管理體系,使管道應力安全由“預防性維護”向“預測性維護”轉變,推動了產業進步。研發了國產自主化嵌入式高效伺服應力分析模塊,實現了高能管道應力實時分析與評估,突破了“卡脖子”難題。同時,為客戶解決了管道結構異常問題,部分技術已轉化為高能管道應力安全領域的通用手段,實現了該領域的產業數字化。伴隨著能源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方向,國家“雙碳”及科技創新發展戰略,項目團隊將持續強化業務數字化,融入AI交互、智能決策等新技術,持續推進IOS-PIPE系統優化升級,為提升管網的安全可靠性做出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電力行業科技進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設立電力創新獎,獎勵取得突出創新與貢獻的電力科技成果。電力創新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旨在鼓勵電力行業加強科學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